
最新资讯
息资讯 
您的位置:首页 > 学员学术 > 详细显示
《易经》的原名是《乂经》
点击次数:1180次 发布时间:2012-9-11 12:30:13
易经的卦画中阳爻用一长横表示,而阴爻用长横中间断开来表示。这种在阳爻上做点手脚,就变成阴爻的思路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,一点一点的积累,慢慢积累的原则。
有人说每个汉字,都是一部历史。而易经的这个易字,更是部历史。
现在很多人把易经的易拿"易"来解释,其实是错误的。
越是久远的东西,其字的产生就越简单,用多个字联合构成的字,一定晚于其字根的产生时期。
易经讲阴阳,讲阴阳互变。所以它一定是建立在对阴阳的观察和记录来的。易字应该直接体现阴和阳两个符号。
易经的卦画中阳爻用一长横表示,而阴爻用长横中间断开来表示。这种在阳爻上做点手脚,就变成阴爻的思路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,一点一点的积累,慢慢积累的原则。
"易"字的起源肯定是晚于日字和勿(或月)字。
通过把日月这样复杂的符号,组合形成的易字,显然没有阴爻这样的手段简单、直接、直观。所以易字显然是后人才用的。
那么最初的阴爻该是什么样子的呢?大家不妨看看"乂"字,此字只有两画,即使在甲骨文里面,也是两画,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汉字了。
阳爻 ——
阴爻 - -
阴爻中的一点,可以看成是对阳爻的否定,不是阳爻,就叫阴爻。
一个巧合,本人发现乂字的发音又正好和易的音一样,因而猜想《易经》就是从《乂经》改名而来。《乂经》才是古代的正确名字。
乂---》爻
恰恰"爻"是易经里面最有特色的一个字,而这个"爻"可以看成是两个"乂"字的组合。现今汉字中"乂"和"爻"字,都很少用到,几乎失传了。正好暗示古代这两个字被特殊征用了,被用在非常排他性的场合中。回头看易经的地位,恰好符合这个猜想。所以觉得《乂经》是正宗名字。
不知怎么回事"乂"字莫名其妙的被"易"字代替了。其后之人解释书名《乂经》时,老盯着易字不放,可是这个"易"字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那个"乂"字,无论解释成不易、变易、还是简易,都不能说明《易经》的意思。更不能对这个本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,唯有恢复成《乂经》本名,才不至于被前人误导。
本人理解《乂经》被替换成《易经》是古人把口口相传的《乂经》转变成书时,作者依据自己当时的文化,把书名定成了《易经》,而口传的是《乂经》,所以才有易和乂同音这样巧合的事情发生。
在回头看《乂经》的本来意思,那就是研究阴阳及其变化规律的经典。华夏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"乂",而不是"易"。